广州特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您! |
|
扬帆海外市场 环保走出去仍需行稳致远业内人士指出,环保企业“走出去”步伐加快,有助于国内环保行业整体水平提升。严峻的环境形势和政府对于环保的大力支持,使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疑都将是全球最大的环保市场。 2015年全年,环保企业出海投资至少有16起,这一数字是2014年的8倍。
相关媒体根据公开报道及A股、H股环保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公告整理所得上述数据。这16起海外投资中,既有首创股份等大型国企,也有雪迪龙等民营企业,包括了环保设备生产、污水污泥处理、土壤修复及固废处理等多个环保领域细分类别。其中,5家企业都选择了前往美国进行投资。
“由于国外很多地方环保产业仍为空白,因而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,中国环保产业会在海外掀起市场开拓的浪潮。”业内人士于龙指出。
国内媒体亦关注到环保企业进军海外的热潮,甚至用“环保行业海外并购集结号”来形容。舆论认为“通过跨国并购,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弥补自身业务‘短板’,快速进入新领域;另一方面,由于国内环保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,竞争加剧,部分环保企业打起了借海外并购加强自身技术储备的算盘。”
海外并购一季度超百亿
与2015年相比,环保企业更加热衷于海外并购。根据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(以下简称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)的统计,仅一季度,环保领域就开展了6起对外收购,总额达128亿元,是去年海外并购总额的两倍多。
目前,中国的环保企业数量大概在4万—5万家,绝大部分为小型企业,对于这些小企业而言,无论从经验还是实力上看,走上国际市场并不容易。对此,资深业界人士赵笠钧介绍,从2009年开始开展环保走出去工作,走出去面临着很多的挑战,包括双语的人才、对国际标准的理解、做国际项目的经验等。
“对于企业来讲,如果没做好准备,就很匆忙地走出去,这个可能要付的学费代价会比较大。”赵笠钧称,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全球并购做得相当成功的公司,仍然有一半的并购整合是不成功的。对于相对弱小的环保企业而言,借助与大企业的合作,实现企业走出去变得更为关键。
“去年我们走出去也是跟一些央企一起走出去。我们现在跟一些中资企业合作的海外项目,目前我们已经盈到的项目,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项目。”赵笠钧说,随着国际上对环保关注的提高,中资企业去海外投资时的环境要求也加大,大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同样有与环保企业合作的意愿。
海外并购与技术合作“齐步走”
事实上,我国环保企业“走出去”已经有一段时间,多年前开始,不少环保企业已经凭借其技术、管理和成本等综合优势获得海外项目订单,相继开拓了东南亚、南亚、中东、非洲、南美等国际市场,为产业国际化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。
近两年,国内环保企业更多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布局全球市场。除国企“大手笔”并购,民营企业“走出去”更注重技术合作。“中国环保企业从2005年的500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5万多家,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,但是竞争也很激烈。”赵笠钧在2015年举办的中阿环保合作论坛上表示。
一方面,国内一些市场逐渐饱和,甚至出现产能过剩,不少环保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市场。另一方面,近年来海外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地区,基础设施建设步调加速,对环保以及饮用水安全等问题日趋重视,来自海外市场的需求愈发旺盛。
而近两年来加速环保企业“走出去”的,是国家推行的“一带一路”战略。同时,亚投行、丝路基金的设立,为“走出去”带来了资本的力量。“‘一带一路’等国家战略进一步丰富了国际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的机会。多重利好之下,环保企业‘走出去’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。”赵笠钧说。
中国环保企业需要更好的国际形象
目前,开始尝试“走出去”的环保企业都是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中的大企业,诚如北控水务、桑德环境、博天环境等,他们在尝试中已经感受到与国内迥然不同的氛围,也感受到中国环保企业独特的优势。正如赵笠钧所说的,“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市场,最复杂的污染问题,所以中国的环保企业有着最丰富的治理经验。”
然而除了国际业务中在法律、文化、语言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和风险带来的挑战,在他们“走出去”的经验中,国际市场并不了解中国环保企业的实力,也是一个不小的困扰。而在全球化的时代,不仅需要认识对方,也需要表达自己。
在中国“绿色发展”理念引发强烈国际关注之际,赵笠钧用“未来世界上最伟大的环保企业”来描绘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,可以说让中国环保企业的国际形象有了加分。事实上,这个梦想也更像是对国内环保企业的一次“动员”。
而尚处于“政策驱动”下的中国环保产业,需要有更大的追求。在当前53000多家中国环保企业中,只有1%的企业年收入规模达到3亿以上,而90%的企业收入规模不足1000万。对于以技术作为重要支撑的环保行业来讲,如果没有追求技术发展的动力和相应的资金准备,将难以面对更高治理需求给出的市场,也难以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。 上一篇: 环保谣言要辟 环境更要治
下一篇: 溶解氧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主要作用
|